優秀典型之一思政教學榜樣黎紫葉
2024-03-22 來源: 瀏覽次數:0
教育的質量提升沒有“套路”和“捷徑”,需要在每天常態教學中踏踏實實去做。對于上課,每位老師都有屬于自己的小技巧,我也在教學中不斷學習領悟,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實踐中增長經驗。
個人認為,上課需要激情,教師站在講臺上的一言一行,都能夠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因此,作為教師,站在講臺上要有信心,情緒要飽滿,講課節奏要有緩有急,要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,讓學生保持較為興奮的狀態。在講課的時候需要做到條理清楚,思路清晰,要清楚本堂課要講幾個問題,每個問題講哪幾點,這幾點怎么相互關聯,邏輯順序如何安排。
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,加強師生交流,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,學生們學得輕松,過得愉快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,學習成為他們的需求,學中有發現,學中有樂趣,學中有收獲。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,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,在教學中不斷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、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。
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基本上是兩個課時,因此對于“道德”這一問題的探討,我選擇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講解概念,對于“道德的功能以及道德作用”這一章節,在理解上沒有困難的內容,相信學生,把這一部分內容交給學生,讓學生在短短三分鐘的時間內閱讀課本,理解課本對道德功能以及作用的解釋,并且用自己的話對道德的功能及其作用舉例解釋說明。這樣,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,最起碼對自己舉例說明的內容記憶是更為深刻的,這也比老師站在講臺上講上十分鐘二十分鐘更有效果。對于回答正確或者是勇敢回答問題的同學,會給予學生加平時分的獎勵,也能夠帶動其他同學積極回答問題。在這一環節中,學生也給了我不少驚喜,就如同“道德的導向功能”這一知識點,學生靈機一動提出“高德地圖”,四字一出,全班同學驚嘆不已,不斷點贊,瞬間就明白了什么叫做“道德的導向功能”。再比如談到“道德對社會生產力以及社會經濟基礎的作用”這一問題時,同學們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,聯想到上一節課所講到的“社會經濟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”,由此來舉出實際例子說明道德的社會作用。這也有利于我觀察學生對于本課內容的掌握情況。
在上課時,我也會走下講臺,走到學生中間去,注意中后排學生的學習狀態,提問時會注意全班學生的狀態,不止叫舉手的同學回答問題。當觀察到有的學生想回答問題但是害怕舉手的現象,時刻注意學生的反應, 主動與她們進行眼神的交流,鎖定目標,點名讓有意愿但又缺乏膽量的同學回答問題,在回答完后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,增加學生的自信心。
走進思政課堂以后,我漸漸明白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。就如同說一個人,他更需要有“思想”、有“內涵”,才會有“底蘊”,有“人格魅力”,才會“歷久彌新”。身為老師,教書育人,我們的使命任重而道遠。老師只有不斷學習,不斷更新教學理念,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,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獲,學有所成。(供稿:教學督導辦 審核/楊孟娟)